从“一烧了之”到“点草成金” 汉寿县“三七工作法”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水平
2025-10-18 11:19:36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汉寿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傅莹莹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849

10月15日,位于汉寿县高新区的湖南陈兴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秸秆粉碎机器轰鸣。此次生产的500吨生物质颗粒,将作为燃料发往湖北省一企业。连日来,在汉寿县的田间地头,灭茬、打捆、运输等各类机械正繁忙作业。全县77.8万亩农田产生的秸秆,如今正通过一套名为“三七工作法”的科学模式“点草成金”。

“三七工作法”对中晚稻秸秆实行“30%打捆离田、70%灭茬还田”,再辅以局部深翻肥田,在保护环境的同时,实现资源的有效转化。“三七”比例的设定基于精准的县域数据与坚实的实践基础。其中,“30%离田”的目标,来源于对全县秸秆利用主体消纳能力的精细测算,也与全县近26万亩的可离田面积高度吻合,是一个“跳一跳能够得着”的合理指标。而“70%还田”则充分尊重了当前农作的现实,选择将大部分秸秆以经济、便捷的方式就地还田。

为确保“三七工作法”落地见效,汉寿县构建了清晰的管理闭环:首先精准划定环境敏感区作为离田重点,再将任务科学分解至乡镇(街道),优先选取集中连片、交通便利的地块实施作业,最后通过协议明确各方责任,保障作业规范有序;秸秆消化能力是支撑“30%离田”目标的关键,今年,该县统一采购粉碎灭茬机具100台,按任务面积比例分配至各乡镇(街道),至此,全县灭茬机具、自走式离田打捆机规模分别达到193台、106台,有效缓解了作业机具紧张难题。此外,31家新兴主体与数家年消纳能力万吨级的龙头企业,让汉寿县拥有了强大的秸秆消化能力,全县9万平方米的收储场地,为离田秸秆的堆放与转运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。

截至10月15日,该县通过“三七工作法”已实现水稻秸秆综合利用2.1万余吨,旱地作物综合利用1.42万余吨,预计创造经济价值逾1000万元,配合2605万元的政府精准补贴,有效激发了从农户到市场主体的积极性,形成了可持续的运行机制。

机器打包作业 彭进军 摄

秸秆转运作业 彭进军 摄

旱地秸秆粉碎 彭进军 摄

来   源:常德日报·常德融媒客户端
编   辑:傅莹莹

一   审:刘晓燕

二   审:朱自刚

三   审:张智峰

责编:傅莹莹

来源:汉寿县融媒体中心

要闻
视频
推荐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